东莞时间网讯 “打了个61分,60分是成绩,1分给自己鼓励!”在花费半个小时后,洪梅籍大学生苏荣发完成了花灯的制作,他笑着告诉师傅“自我评分”。师傅是洪梅镇洪屋涡村66岁的老艺人莫瑞芳,制作花灯已有50多年。对于徒弟完成的这个花灯,她答语中带着鼓励:“会做就好。”
这是洪梅镇昨日举办的第二期“传统花灯制造学习班”上的一幕。暑假以来,这项民间手艺一共吸引两期约60名洪梅籍大学生前来学习。
对此,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许志能说,我市有许多类似花灯这样的民间传统手艺,日渐衰退,青黄不接,“通过政府组织办班传授技艺,培养年青一代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意识,值得肯定。”
大学生做花灯自评合格
“传统花灯制造学习班”就办在洪屋涡村的戏台上,几张桌子围成一圈,莫瑞芳等老艺人站在圈中,制作花灯。围在圈外的,是分别来自中山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东莞理工学院等20多位大学生,大家来自同一镇上的不同社区。
师傅莫瑞芳一边讲解,一边亲手演示。
大学生苏荣发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制作花灯,比着自己的灯在摸索。“其实,我们做的是最普通的中秋灯,最困难也是最费时的竹枝定型部分师傅已经做好了,我们只是学习如何粘贴纸帛。”
花了半个小时工夫,苏荣发做好一个花灯,看起来有模有样。但他仍觉得花灯的拴绳不是很平衡,于是给自己打了61分,然后乐呵呵地笑了起来。
做个花灯送给女孩子
“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粘贴,毫无功夫可言。”苏荣发事后自己总结说,灯身的制作无论是从颜色的搭配,还是图案的对称等,都是非常讲究的。例如,红色与绿色相对,黄色与紫色相对,人物画像必须与人物相对,一旦对错了,这个花灯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意义。
“中秋节快到,做一个花灯,送给女孩子。”在现场,一名不愿说出名字的男大学生的一句话,逗乐了大家。但苏荣发认为,向老艺人学习花灯,不仅学的是技术,更是一种传统。“我是在同乡同学的qq群上看到通知,大家的报名非常踊跃,年轻人向老一辈人学手艺,是一种尊重,也是一种责任。”
传统手艺濒临失传
据洪梅镇宣传办副主任杨活说,政府牵头举办“传统花灯制造学习班”,其初衷就是通过办班传授技艺,更主要的是培养下一代人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意识。
“但现状是,整个镇仅有10多名艺人制作花灯的手艺比较娴熟,最老的已经80多岁,最年轻也40多岁了,再不‘传宗接代’,这门手艺就要断了。”杨活说。
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许志能说,类似洪梅花灯这样的民间传统手艺,我市有许多已日渐衰退,青黄不接,有的已经消失。“比如,葛布葛纱、手工造纸、手工烟花炮竹等已经‘灭绝’了。”许志能说,还有不少传统手工艺因科技发展、环境变迁、效益减少等原因正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,面临失传危机。
“通过培养下一代人的保护意识,在青少年中营造民间艺术氛围,传统手工艺才有持续的生命力。此外,还需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,有了培育的土壤,民间传统工艺才能枝繁叶茂。”许志能如是说。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