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9日开幕。
5月17日,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,新华网雅安分频道一行3人再次来到芦山县,访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传承人裴体文。
裴体文提议到一个叫太平的镇上去看真实的芦山花灯演出。那是由裴体文帮助排练的,主角乐应鹏就是裴体文的学生。
到处都在修路,我们的车只能在各种坑洼中行进。72岁的的裴体文精神矍铄,谈兴颇浓。说起芦山花灯,他有一肚子说不完的故事。
花灯是四川的文化特产,它的产生和表演内容同当地百姓的生活紧紧相连,灯戏中幽默诙谐的表演展现了四川人乐观机智的人生。四川花灯有各种类型,属于歌舞类的有龙灯、狮灯、牛灯、马马灯等,属于戏剧类的有川北花灯、秀山花灯,还有就是芦山花灯了。据说芦山花灯历史颇为悠长,有说2000年前就有了的。不过这恐怕是将一种叫“庆坛”的傩戏历史算在里面了。事实上,傩戏同花灯互相依存是以后的事,各地灯戏都是如此。
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,当时年仅6岁的裴体文和一个叫桂花的同龄女子竟同时迷上了芦山花灯,他们紧紧地跟在老艺人王国忠的屁股后面“撵”,花灯演到那,他们就跟到那,兴趣之大,无以复加。而到了散场没人的时候,两人就一个扮丑、一个演旦,悄悄地“拽”起“芦山花灯”来。芦山人不说演花灯,而要说拽花灯,除了形象生动外,还有内容值得研究。说起儿时的这段历史,裴体文脸上洋溢起了对青春和花灯艺术的神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