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金其后蒙元崛起于沙漠,进据中原,在金中都城郊兴建了大都城,从而确立了北京地区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政治地位,从此,北京城作为我国的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中心,完全取代了长安、洛阳、汴梁等历史名城的地位。
蒙古族以前不过元宵彩灯节。入主中原后,《元史·张养浩传》述,元英宗硕德八刺(1321年)即位后,适值元宵,即在“内庭张灯为鳌山”。宫廷在天坛祭祀时共置绛纱彩灯790盏。元大都城内的商业区如中书省前有纸扎市。《日下旧闻考》述:“若鱼虾、药果之属,以及书画、蒿席……灯铜、铁线…皆为不合税之物。”这些市街中,极可能有amjs澳金沙门线路。
元代官方彩灯看来较俭朴,《元史·列传》记述:“英宗即位,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,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,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。拜住袖其疏入谏,其略曰:世祖临御三十余年,每值元夕,间阎之间,灯火亦禁,况阙庭之严,宫掖之邃,尤当戒慎。今灯山之构,臣以为所玩者小,所系者大,所乐者浅,所患者深。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,以喜奢乐近为戒,’帝大怒。既览而喜曰:‘非张希孟不敢言。即罢之。”
元代的元宵彩灯节仍很热闹。谢宗可曾写有《水灯》《书灯》《走马灯》《莲灯》《天灯》《泡灯》《雪灯》《塔灯》等多首咏灯诗。水灯是一种放置于水面的彩灯,灿若繁星,十分壮观。中秋赏月时放水灯。谢宗可的《水灯》诗:“波明焰暖晚风闲,泡影飞来镜里看。万点芙蓉开碧沼,一天星斗落冰盘。珠浮赤水光犹湿,火浴丹池夜未干。照破鱼龙波底梦,幽宫不怕五更寒。”另一首《莲灯》写道:“万点芙蓉午夜芳,醉看疑是水云乡。兰钲照破西湖梦,火树烧残太液香。焰暖应愁擎夜雨,烬寒不为倒秋霜。元宵庭院东风晓,零落红衣绕画梁。”谢宗可咏《走马灯》诗,可见走马灯的特点:“飚轮拥骑驾炎精,飞绕人间不夜城。风鬣追星来有影,霜蹄逐电去无声。秦军夜溃咸阳火,吴炬宵驰赤壁兵。更忆雕鞍年少日,章台踏碎月华明。”诗中以生动的比喻,展现出“风鬣追星”、“霜蹄逐电”的“走马灯”的形象特征,于此可知元时民间彩灯之一斑。
明代以前,有关北京彩灯节的记载不多,查阅元末熊梦祥《析津志》(原书已亡佚,后由北京图书馆整理《析津志辑佚》),可知元时北京(元大都)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:“正月皇宫元夕节,瑶灯炯炯珠垂结。七宝漏灯旋曲折,龙香热律吹大族,龙颜悦。综理王纲多传说,盐梅鼎鼐劳调燮,灯月交辉云翳绝。尊休彻天街,是处笙歌咽”,“元宵,宣徽院、资正院、中政院、詹事院、后衙门,每岁常办进上灯烛、糕面、甜食之类,自有故典”。宫中张灯,并进甜食、糕面。民间街巷更是热闹非凡,一般从正月十三日闹花灯到十六日方止。
元代盛行杂剧,元燕南芝庵《唱论》述:“凡唱曲所唱题目,有曲情、铁骑酒词、灯词……灯词者,以花灯为题材也。”杂剧《留鞋记》《生金阁》中对元宵灯节的情景也有生动的描述。元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较高,柯九思《宫词十五首》(见《草堂雅集》卷一)述,郭守敬设计制造的七宝灯漏,高5.6米,以金为架,分四层,“饰以真珠,内为机械,以小木偶人十二捧十二相属,每辰初刻,偶人相继开小门出灯外板,直御床立,捧辰所属以报时”,及《元史,天文志》“其机发隐于柜中,以水激之。”这虽然是计时用的“灯漏”,不是“灯彩”,但从中可联想元时的彩灯制作。
元大都的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,烧灯节则在正月十六日。是时,尤以大都丽正门外之地最热闹,因是处有一大树,曾被元朝统治者赐名为“独树将军”,每到元宵彩灯节,树上挂满各种花灯,“高低照耀,远望若火龙下降”。树四周的商贩乘游人聚观,出售各种食品。入夜,其游观之盛超过白天。所谓“一灯明处万灯明,天上人间不夜城”。整个大都城万家灯火,聚于通衢大街,宛如不夜之城,士庶游观,琉璃灯,谐谑灯,奇巧纸灯,如彩珠相连。再加上烟花爆竹此起彼落,把节日的欢乐气氛,推向高潮。